主办:青岛市西游记文化研究会  |   2017年 01月 2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美图欣赏

浅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时间:2016-12-01  来源:青岛西游记网

 

浅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摘要:观音崇拜在中国民间有很长的历史,在西游记之前的很多文学中也有非常生动具体的阐释,而在《西游记》中观音的形象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人物性格特点和崇拜的文化内涵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的观音形象有了世俗化女性化的特点。本文将主要阐释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还有民间观音崇拜的嬗变。 关键词:观音形象;西游记  在《西游记》中除了取经五人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众多纷纭的人物,神仙、凡人、妖怪都有很多形象很鲜明的人物设定。在神仙中观音在取经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位十分的重要。

本文将从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和观音形象在《西游记》中的发展变化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

1.就具体的情节来说,回目中出现观音的就有:《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行者假名降怪猴观音现像伏妖王》等等。还有一些回目中没有出现观音的名字,但是观音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虽然佛祖在《西游记》中是高于观音的,但是观音才是取经事业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在取经路途中观音为唐僧师徒降妖除魔、法力无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没有观音就没有唐僧取经,也许也到不了西天。  观音在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途中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比如观音的坐骑还有她的宠物鲤鱼都让唐僧师徒束手无策,这个可以说是考验,但是笔者认为观音给他们制造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且不讨论唐僧肉吃了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唐僧在刚开始西行的时候他的肉还没有那么大功效,只是一个比较好吃的人。被白虎精和黄风怪抓住的时候并没有提到唐僧的肉可以吃了长生不老,黄风怪是灵山脚下的老鼠都没有说唐僧的肉吃了有这种功效。到了唐僧吃了人参果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个要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妖怪是白骨精,白骨精听谁说的呢?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并且十世元阳未泄这些信息只有观音是最清楚的,唐僧到平顶山,住在这里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一心要吃唐僧肉,最终被孙悟空打败,他们两个原来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儿。太上老君适时地来找悟空要人,悟空指责他“纵容家属为邪”,老君说出真相:“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三十五回)而金角大王自己说:“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可见,金角大王当年在天界所闻的人言就是在太上老君那里借人下界设置魔难时,观音菩萨故意泄露给金角大王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观音不仅组织五人上路,还制造障碍,并且适时帮助唐僧师徒度过难关,其地位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配角。日本学者矶部彰甚至认为,《西游记》是以观音信仰为主轴,其结构与密教的曼荼罗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与孙悟空关系十分亲密  观音的重要性和在《西游记》中巨大的存在感还体现在观音与孙悟空的关系。孙悟空从石头蹦出来之后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东方的神仙对他没有一点办法。对着玉帝也只是唱个诺,阎王地府也随他来往,哪怕是西天佛祖,他也敢跟佛祖叫板并且在他手上撒尿。唯独对观音孙悟空算是十分恭敬的,他拜见观音时往往是“端肃尊诚”, 要不就是“即合掌倒身下拜”, “慌得倒身下拜”, 对观音十分尊重。有研究者认为观音是以一个母亲的形象出现在孙悟空面前,还有研究者认为观音和孙悟空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不管是何种关系,观音是引导孙悟空的人,是孙悟空有困难和委屈第一个求助的人。当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了之后,他第一个就是选择向观音菩萨诉苦,哪怕他头上的紧箍实际上是观音给他戴上的,他还是很服观音管教的。作者在《西游记》中不管是对儒释道哪一派就调侃了一番,而观音的形象一直是神圣高大的,与其说是孙悟空的母亲,不如说观音在《西游记》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像整个大地的母亲。      观音在《西游记》情节安排上还有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关联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观音在《西游记》的重要性可以窥见普通民众对于这样一个菩萨的心理期待。  二、观音形象在《西游记》中的发展 观音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形象,而是在唐朝的时候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生存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恩赐。但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神灵队伍中,并没有专施救苦的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观音救济思想便广泛地传播开来。人们普遍相信观音的灵验及其救济功能,使观音很快成为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人物。刚开始传中国时候的观音是一个男性的形象。但是,佛教徒中具有大量的女性信徒,特别是一些皇室女子也都皈依佛教,于是就急需一位女性菩萨出现,以便于具有严格男女之防的中国女性信徒的礼拜。观音形象和观音信仰就随着信徒的需要和心理期待在中国本土完成了转变。  从观音形象进入到小说领域到《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的塑造,民间对于观音的信仰和崇拜早就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一个流变。至于观音信仰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也在一代一代地积累和改变。《南海观音全传》是现存以观音为主角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也是对前代观音故事的一个集大成式的总结。《南海观音全传》叙写了观音成道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位坚韧不拔、执着于宗教理想的修行者形象。而在《西游记》中,观音既保持了其神圣的一面,又从神的圣坛上走了下来,表现出了人情化的倾向。她不仅具有凡人不可企及的神圣特征,同时又具有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热情助人、品性温柔等这些极具人情人性的世俗化女性的特征。  观音是《西游记》作者偏爱的一个形象,作者是在极力地以一个普通民众或佛教信徒的身份去表现她,塑造她,把她描绘为人与神的完美结合。

 

1. 完美的崇拜对象  观音在西游记继承了观音高贵美丽的形象还有观音救苦救难的形象。就具体的外貌来说,仙佛中玉帝、如来、老君等出场,作者都没有突出描写,唯独观音出场时,浓墨重彩,反复渲染。小说对观音形象直接而详细的描写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如来的说法大会上,观音自荐去东土寻找取经之人,众菩萨眼里看到的观音是:“理圆四德,志满金身,璎珞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小如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洛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第二次是在长安唐太宗的水陆法会上,观音带着木叉,飞上了高台,踏着祥云,直至九霄,献出救苦原身,托了杨柳净瓶。唐太宗等众人见到的观音菩萨是:“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带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璎珞;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佩,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遥海的锦绣绒裙,前面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晋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第三次是在孙悟空去南海求菩萨来对付通天河里的鲤鱼精,悟空见到观音:“远观救难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璎珞。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刚刀,正把竹皮削。”这三次描写,从外貌、衣着、环境等方面全面地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神。高贵美丽圣洁的形象体现了三界对于观音的尊重,由此可以窥见当时在普通民众中对于观音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  观音在本土化的进程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法力无边,这点在《西游记》中有强烈的体现。第一点是观音救赎罪人,有慈悲心。取经五人组都是经由犯罪——赎罪这样的模式,而这些都是观音来引导的,是在观音的慈悲之下才有了西去求法的机会。观音收服了熊罴怪而不伤其性命,只是把它带回普陀落伽山做守护神;收服了鲤鱼精,把她带回南海让其听经修炼;观音收服红孩儿的细节,就完全表现出了她的慈悲。在收服红孩儿大战的前夕,她事先对周围三百里远近的生灵作了妥善的安排,甚至连窝中的小兽、窟内的雉虫,都送上了巅峰,以保证它们的安全,方才将净瓶扳倒,水淹山头,连孙悟空都感叹说:“果真是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儿往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这孙悟空的言语,更加反衬出观音的慈悲之心。第二点是观音法力无边。《西游记》中如收伏熊罴怪、救活人生果树、慈缚红孩儿、救难现鱼篮、现像缚怪王等等,都是孙悟空没法解决的难题转到菩萨这就轻松解决了,孙悟空已经这么厉害了,由此可以见得观音的法力有多么强大。这样的菩萨在民间受欢迎受尊崇也是很正常,哪怕到今日观音仍旧被供奉在佛堂之上,香火不断。      2.世俗性  说观音在《西游记》中走下神坛丝毫不为过。这里的观音不仅在外貌上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形象,在性格上也有着凡间女子的一面,观音在《西游记》之前形象是有很多的,在《西游记》中被彻底地女性化和世俗化了,使得这里的观音更加亲民,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也更加饱满和具有可读性。  第一、人性化的言语行为和性格特点:第四十二回中,观音因为有人假扮她, “心中大怒道: “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 恨了一声, 将手中宝珠净瓶往海心里扑的一掼, 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 即起身侍立下面, 道:“这菩萨火性不退, 好是怪老孙说的话不好, 坏了他的德行, 就把净瓶掼了。可惜, 可惜! 早知送了我老孙, 却不是一件大好事?”李卓吾评点这一段批语曰“菩萨也大怒,大怒便不是菩萨。”作者是把观音当作世俗人来写的,也就淡化了其身上的佛性和神性。

不仅如此,她有时还主动与悟空戏谑,如在第四十三回中观音对悟空说:“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来寻你?”而且,身为无上的菩萨,甚至也会说“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这样的村言俗语;孙悟空生气时也可以咒她“该她一世无夫”。由此可见在《西游记》中观音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不仅如此还会像市井女子一样说话。  第二、这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还体现在与悟空的关系上,前面说过有人认为观音是以母亲的形象出现在悟空面前。首先前面也讲到了悟空对观音很崇拜,而观音是引导管教悟空,其次二者的交流方式也不同于悟空同佛祖或者东方的神仙,都是发自肺腑的。在第十五回中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 “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 “我不去了, 我不去了! 西方路这等崎岖, 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 似这等多磨多折, 老孙的性命也难全, 如何成得甚么功果! 我不去了, 我不去了!” 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 且肯尽心修悟; 你今日脱了天灾, 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 须是要信心正果; 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 我许你叫天天应, 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 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 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这里观音对悟空的引导和规劝很像母亲管教儿子的味道,神性和佛性在这里体现出了一种母性的光辉。悟空非常尊敬和信任观音,而观音也是有求必应。

 




Copyright © 2016-2026 青岛市西游记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02882号

联系电话:0532-5556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