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教
机锋又作禅机,是指禅宗祖师或者禅僧与他人对机,也指教化学人时,常以寄意深刻、无迹可寻,乃至非逻辑性之言语来表现一己之境界或考验对方,机锋中的机,是指受教法所激发而活动的心之作用,或指契合真理之关键、机宜。锋,指活用禅机之敏锐状态。如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云:“机锋不可触,干偈如翻水,”机锋通常表现在对答之中,称为“机锋对敌”,如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俺禅家自有个哑迹相参、机锋对敌的妙法。”
禅门的机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时候,一个参禅者在参究话头或公案时,虽然很努力地参究,但仍然参不出新的境界。在这种困惑的时候,禅师给他一个有力的,直接的,或是不近情理的一句禅语,从而成为禅子悟道的机缘,比如,当一个人饥饿难耐,这时,你送给他一碗稀粥,正当他端起那碗粥要吃时,你随手把他的碗端走,并摔到地上,然后再问他:“你还需要吃粥吗?”如果这个禅子已经有一定的修行功底,禅师的这一举动将对他的开悟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类机锋是造诣高深的禅师们之间的对话。这些禅师之间的对话,有的从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或是滑稽可笑的,但其内在的涵义却很深刻:比方说,一个禅师对另一个禅师说:“东山下雨西山湿。”另一个禅师则说:“自从泥牛人海后,直至如今无消息。”
禅宗的机锋尖利敏锐,令人敬畏远离,因而又称为机锋峭峻。《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上:“若为施工,见解玄微,机锋峭峻,正是膏盲良医。”
禅宗机锋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利如箭锋,直如箭行。如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惠能却说“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二是对机,如箭与弓上的机牙相对,—发中的。惠能所传“三十六对法”便属这一类。三是快捷如箭,不容犹豫思索、如“一宿觉”中惠能与玄觉对答如流,妙语贯珠,四是如箭行无迹,要旁敲侧击,不许一语道破。禅家多用俗语诗句,少引经文,便是此意。
机锋有多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的是言语机锋(直接包含在言语问话之中),有的是行为动作机锋,诸如丹霞烧佛、法眼指帘等。根据所提问题的深刻性和尖锐程度不同,机锋又有和缓与激烈、平实与险绝等不同程度的区别。如早期禅师,尤其曹洞宗、法眼宗诸家,喜欢设置一些较为和缓、平实的问题,而临济,云门诸师则喜欢急切地提出一些生死攸关,大是大非的问题,气势明显不同于曹洞,法眼。
鲁ICP备17002882号
联系电话:0532-55568000